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知识介绍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乒乓球包括奥运会,世乒赛,乒乓球世界杯三大国际性赛事,获得这3项比赛的金牌是所有乒乓球运动员一生追逐的梦想。然而,你知道哪项比赛代表乒乓球运动的国际最高水平吗?

是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简称“世乒赛”,英文: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且代表乒乓球最高水平的世界性大赛。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世乒赛的那些故事吧。

国乒世乒赛女子团体夺冠
2019国乒世乒赛女子团体夺冠

世乒赛的起源

乒乓球从19世纪末诞生,到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简称“国际乒联”,英文缩写ITTF),成立之前,乒乓球还只是被视为一种普通的休闲运动,那时候乒乓球选手参加比赛穿着十分随意,有穿长裙的、有打领带,有穿皮鞋的等等,比赛对乒乓器材,场地,规则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到1926年1月,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一次国际性乒乓球比赛,当时一共有9个国家,6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比赛期间,1月15号,在乔治.莱赫曼博士(德国)倡导下,会议决定同年12月在伦敦举行乒乓球欧洲锦标赛,并建议成立“国际乒联”。

第一届世乒赛比赛场景
第一届世乒赛比赛场景

同年12月,“国际乒联”正式成立,并于12月6日至11日在英国伦敦举办了“欧洲乒乓球锦标赛”,但由于当时有几名在英国留学的印度学生参加了比赛,致使这场比赛跨出了欧洲范围,最终国际乒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改成“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是第一届世乒赛就此诞生了。

世乒赛比赛项目及奖杯

世乒赛7个冠军奖杯
世乒赛7个冠军奖杯

目前,世乒赛一共设有7个比赛项目,分别是:男子单打,男子双打,男子团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女子团体,混双。然而,从第一届世乒赛开始,这7个比赛项目并不是都包括在内,它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与专门的奖杯,包括以下特点:

  • 世乒赛的7个奖杯都是流动的,获胜者只在奖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国家。
  • 各项冠军获得者,可保留奖杯到下一届世乒赛开赛前,然后将奖杯交还国际乒联进行新世乒赛的争夺。
  • 7个奖杯是来自7个不同的国家。
  • 7个奖杯经历了23年(1926年-1948年),共15届世乒赛才全部确定下来。
  • 7个奖杯的材质都是银质的。(和奥运会金牌,银牌,铜牌不一致哦。)

男子单打

男子单打在1926年举办的首届世乒赛开始设立。冠军奖杯为“圣・勃莱德杯”(St.Bride Cup),是原英格兰乒协主席伍德科捐赠,以伦敦圣勃莱德乒乓球俱乐部的名称命名。

55届世乒赛马龙连续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
55届世乒赛马龙连续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

国际乒联规则,如果一名运动员连续3次或者蝉联4次获得“圣・勃莱德杯”,国际乒联将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交给该运动员永远保留纪念,目前完成世锦赛男单三连冠的球员有三位分别是:维克托·巴纳(匈牙利),庄则栋,马龙。

男子双打

第55届世乒赛马龙王楚钦夺冠
第55届世乒赛马龙王楚钦夺冠

男子双打在1926年举办的首届世乒赛开始设立。冠军奖杯为“伊朗杯”,是伊朗国王在1947年第14届巴黎世乒赛中捐赠的,因此命名为伊朗杯。

男子团体

中国队获得世乒赛男团冠军
中国队获得世乒赛男团冠军

男子团体在1926年举办的首届世乒赛开始设立。冠军奖杯为“斯韦思林杯”(Swaythling Cup),斯韦思林是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的伊沃·蒙塔古的母亲,在第一届世乒赛上,斯韦思林女士就捐赠了一座奖杯并一直保留至今。“斯韦思林杯”往往象征着一个国家乒乓球运动员的整体实力,也预示着未来几年世界乒乓球竞争的总体格局。

女子单打

女子单打在1926年举办的首届世乒赛开始设立。冠军奖杯为“吉-盖斯特杯”( G Geist Prize),是由匈牙利乒协主席吉-盖斯特先生所捐赠。

55届世乒赛刘诗雯获得吉-盖斯特杯
55届世乒赛刘诗雯获得吉-盖斯特杯

国际乒联规则,如果一名运动员连续3次或者蝉联4次获得“吉-盖斯特杯”,国际乒联将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交给该运动员永远保留纪念,目前唯一破解了该关卡的运动员是来自中国队的王楠。

女子双打

第55届世乒赛王曼昱孙颖莎获得女双冠军
第55届世乒赛王曼昱孙颖莎获得女双冠军

女子双打是在1928年举办的斯德哥尔摩第二次世乒赛设立的。冠军奖杯为“波普杯”(Pope Trophy),是前国际乒联名誉秘书伟・杰・波普在1948年第15届伦敦世乒赛捐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女子双打冠军奖杯。

女子团体

中国队获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中国队获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女子团体是7个比赛项目中最晚被纳入世乒赛中的,前7届世乒赛都未设置女子团体比赛。直到1933年第8届巴黎世乒赛才增设了女子团体比赛。冠军奖杯为“马赛尔·考比伦杯”( M Corbillon Cup ) ,是法国前乒协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在1933年第8届世乒赛上以东道主身份捐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混合双打

昕雯联播组合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昕雯联播组合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男女混合双打是在1926年举办的首届世乒赛开始设立。冠军奖杯为“兹·赫杜塞克杯” ,是原捷克斯洛伐克乒协秘书兹·赫杜塞克先生捐赠,在1948年首次亮相,并作为世乒赛混合双打的冠军奖杯。

世乒赛比赛规则

世乒赛作为全球最高水平的世界性大赛,其比赛规则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基本类似,如球拍,器材,发球,得分规则等。

但是,世乒赛也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比赛规则,截止2020年,一共经历55届世乒赛,由于最新比赛规则与早期世乒赛的规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我们将以第54届世乒赛规则进行分析(第55届世乒赛团体赛还未进行)。

世乒赛单打比赛规则

  • 比赛采用七局四胜制,每局比赛为11分,先获得11分一方获胜;如出现10平后,一方需先多获得2分方能取胜。
  • 每个协会最多可以报3名男单和3名女单选手。
  • 如果某协会有1名选手在世界排名前100,则该协会可再多报1名选手。
  • 如果某协会有1名选手在世界排名前20,则该协会又可多报1名选手。
  • 世乒赛主办国(协会)可最多有男女各6名选手参赛(如2015苏州世乒赛)。

世乒赛双打比赛规则

  • 比赛采用七局四胜制,每局比赛为11分,先获得11分一方获胜;如出现10平后,一方需先多获得2分方能取胜。
  • 每个协会最多可以报2对或4人参加双打比赛。
  • 双打可采用跨国(协会)配对的方式。即一个协会可派出派出2对本国组合;也可1对本国组合,另2人分别与其他协会选手配对等。

世乒赛团体比赛规则

  • 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场比赛亦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比赛为11分,先获得11分一方获胜;如出现10平后,一方需先多获得2分方能取胜。
  • 每个协会最多可以报5名男单和5名女单选手。
  • 每次比赛双方从队伍中挑选3名选手参加比赛。
  • 比赛顺序:2018世乒赛男团决赛为例:主队(中国) >  客队(德国)3:0
    • A (马龙)> X (波尔);3:0
    • B (樊振东)> Y (菲鲁斯);3:0
    • C(许昕)> Z(弗朗西斯卡);3:1
    • A (马龙)> Y (菲鲁斯);未比赛
    • B (樊振东)> X(波尔);未比赛

世乒赛规则的变化

  • 在1928年-1939年、1947年-1957年世乒赛是每年举行一届(1940-1946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暂停举办),从1957年第24届世乒赛开始,世乒赛改成每两年举行一届。
  • 从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世乒赛单打(双打)比赛与团体比赛分开进行;单数年份进行单项赛;双数年份进行团体赛,但2年比赛被统计为同一届世乒赛。
  • 从2015年第53届世乒赛开始,每个协会可派出单打选手从7人减至5人 (东道主可以派6人参赛)。
  • 从2015年第53届世乒赛开始,每个协会可派出双打参赛选手从3对(6人)减至2对(4人)。
  • 从2015年第53届世乒赛开始,允许跨国组合参赛,出现跨国组合时,所属两个国家各占1对名额。
苏州世乒赛马龙波尔跨国男双组合
苏州世乒赛马龙波尔跨国男双组合

世乒赛常见的问题

1. 世乒赛是最高水平的乒乓球国际性大赛?世乒赛金牌含金量大于奥运会金牌吗?

世乒赛是全球最高等级的乒乓球比赛,并且含金量大于奥运会。原因如下:

  • 参数人数:世乒赛每个协会可派出5名参赛选手,但奥运会只允许每个国有2名单打选手;这意味着想赢得世乒赛冠军将面临更多高手的挑战,主要是比拼选手的能力,因此获得世乒赛冠军的随机偶然性更小。
  • 参赛方式:奥运会乒乓球规定前16名种子选手直接晋级第三轮(中国球员几乎直接进入第三轮),17-32名直接晋级第二轮等,选手最快只需5场比赛即可获得冠军;世乒赛则需要所有参赛选手从第一场开始竞争,打完5场才进入4强,还需打胜2场最艰难的硬仗才能获得冠军。
  • 对手水平:世乒赛是全世界所有最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共同竞技,这包括了5位最优秀的中国球员,中国队队内的竞争远远大于同国外选手竞争,国内选手实力往往在伯仲之间,获得冠军难度更大,如2017年第54届世乒赛男单决赛马龙VS樊振东竞争异常激烈,分差在毫厘之间。

2017年第54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马龙VS樊振东比赛视频完整版

国内用户:观看201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完整版(马龙VS樊振东)请访问此网址

但是,由于奥运会是每4年才举行一次,并且是全世界最为盛大的体育盛事,因此,所有国家和人民都会高度关注奥运会比赛,因此乒乓球话题被谈论最多的时候也是每届奥运会时期,但世乒赛才是国际乒乓球比赛中水平最高,且金牌含金量更大的。

2. 1937年第11届巴登世乒赛女子单打比赛为什么“未公布”冠军?

在1936年捷克布拉格第10届世乒赛上,出现了一场比赛打完7小时还未结束,最终通过抛硬币决出了胜负。在这之后,国际乒联相应作出了控制比赛时长的规则:规定一场三局两胜的比赛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一场五局三胜的比赛必须在1小时45分钟内完成,否者取消双方参赛选手的资格。

露丝·阿朗斯夺冠
露丝·阿朗斯夺冠

该规则,居然立即在1937年世乒赛上发挥了它的作用。在女子单打决赛中,美国队的露丝·阿朗斯和奥地利队的特鲁德·普利奇由于双方都采用削球防守打法,导致比赛超出了规定时长,双方都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和成绩。

特鲁德·普利奇
特鲁德·普利奇

因此,导致了第1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落空了,时隔64年后,直到2001年,国际乒联才修改了这一记录,并宣布露丝·阿朗斯和特鲁德·普利奇双方共同获得第1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也就出现55届世乒赛,共产生了56个世乒赛女单冠军的“新记录”。

3. 为什么世乒赛奖杯数还有0.5个?例如2015年苏州世锦赛中国获得了4.5个金牌。

在世乒赛中,国际乒联规定双打比赛可以跨协会(国家)进行组合配对,因此,当跨国组合获得奖杯时,两个国家奖牌数个计数为0.5个。在苏州第53届世乒赛中,出现了中国与韩国的混双组合,最终夺得了冠军,因此中韩各获得了0.5块金牌。(“兹·赫杜塞克杯”让给韩国队带回家了。)

4. 在世乒赛跨国双打组合中,男双,女双,混双跨国组合是否都被允许?

双打跨国组合是被允许的。在世乒赛比赛中跨国组合允许男双,女双,混双进行跨国(协会)组合。例如,苏州第53届世乒赛中,中国一哥马龙与德国一哥波尔组成的“马可波罗”男双组合;“大蟒”许昕与韩国女选手梁夏银组成混双组合,并且最终获得了混双冠军。

5. 为什么在世乒赛中有2支队伍(或2个人)同时获得铜牌?

国际乒联规定,在几乎所有的大型乒乓球比赛中(除奥运会)都不设置第三四名的比赛,半决赛失利的2支队伍共同获得第三名铜牌。

另外,在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由于当届奥运会乒乓比赛规则未设置第三四名的决赛,因此半决赛失利双方并列第三获得铜牌,这也是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中唯一一次出现并列铜牌的“新纪录”。

6. 世乒赛中“埃及杯”奖杯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首先,“埃及杯”不是颁发给获胜运动员的,而是颁发给当届世乒赛主办城市的纪念奖杯。奖杯是埃及国王在1939年第13届开罗世锦赛上赠送给国际乒联的,并命名为“埃及杯”。

世乒赛埃及杯
世乒赛埃及杯

“埃及杯”象征着友好与和平,每届世乒赛主办城市名称将被刻在上面。在世乒赛开幕式上,上一届世乒赛主办城市代表将“埃及杯”交给埃及代表,埃及代表再转交给新一届世乒赛主办城市的代表,该传统从1959年一直延迟至今。

7. 国乒是如何选择参加世乒赛5名单打选手的?

从2006年起,世乒赛参赛名额,一部分由队内选拔赛,即“直通”比赛结果决定,如“直通杜塞尔多夫”世乒赛选拔赛中的樊振东、林高远;另一部分是由乒乓球教练组“综合评定”后选出,一般以运动员最近一年来外战公开赛成绩为参考依据,如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锦赛中的马龙、张继科、许昕。

8. 哪位运动员是获得世乒赛冠军(金牌)数最多的?

维克托·巴纳比赛中
维克托·巴纳比赛中

匈牙利乒乓球运动员 – 维克托·巴纳是获得世乒赛冠军数最多的球员。他一共获得了22枚世乒赛金牌,其中5枚男单金牌也让他成为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最多的球员。

9. 哪位运动员是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金牌)最多的?

罗齐亚努获得冠军
罗齐亚努获得冠军

罗马尼亚乒乓球女运动员 – 罗齐亚努获得了世乒赛6块单打金牌,让她成为世锦赛获得单打冠军最多的球员,她曾在1951一1956年连续6年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可惜当初国际票还未制定复制奖杯的规则)

10. 中国获得世乒赛冠军(金牌)最多的男运动,女运动分别是谁?

王楠是中国获得世乒赛金牌最多的球员,她一共获得了15枚世乒赛金牌;并且在第45届,46届,47届世乒赛中,连续获得三届世乒赛女单桂冠,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吉-盖斯特杯”复制杯的球员。

马龙是中国获得世乒赛金牌最多的男子运动员,他一共获得了12枚金牌;并且在第53届,54届,55届世乒赛中,连续获得三届世乒赛男单桂冠,成为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位获得“圣・勃莱德杯”复制杯的中国球员。

11. 中国第一个获得世乒赛冠军的运动员是谁?

容国团是第一位获得世乒赛冠军的中国球员,他在1959年第25届多特蒙德世乒赛中获得了男单冠军,并且,容国团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球员。

12. 中国队是在哪一届世乒赛上填满了7项比赛(冠军)金牌的空白?

在1971年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上中国队获得了混双冠军,至此中国队填满了世乒赛7项比赛金牌的空白。第25届世乒赛完成了第一个男单冠军,第26届世乒赛完成了第一个女单和男子团体冠军,第27届世乒赛完成了第一个男双冠军,第28届世乒赛完成了第一个女双,女子团体冠军,(第29,30世乒赛中国队未参加),第31届世乒赛完成混双冠军。

好了,以上便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世乒赛所有的故事了。

关于国乒队长马龙完成了男单三连冠你有什么看法呢?是自身实力还是存在偶然因素呢?2020年世乒赛团体赛由于疫情的影响,国际乒联已宣布推迟到2021年举行,你认为国乒球员比赛发挥会因此受到影响吗?国际乒联已宣布2021年第56届世乒赛单打项目将在美国休斯敦举办,这是美国第一次举办世乒赛,也是“乒乓外交”的50周年,你对此如何解读?乒乓球发展会引来新热潮吗?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互动,分享那些让你难忘的乒乓球故事吧。

历届世乒赛奖项得主

历届世乒赛团体赛冠军得主

年份 届数 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1926 第01届 匈牙利 /
1928 第02届 匈牙利 /
1929 第03届 匈牙利 /
1930 第04届 匈牙利 /
1931 第05届 匈牙利 /
1932 第06届 捷克 /
1933 第07届 匈牙利 /
1934 第08届 匈牙利 德国
1935 第09届 匈牙利 捷克
1936 第10届 奥地利 捷克
1937 第11届 美国 美国
1938 第12届 匈牙利 捷克
1939 第13届 捷克 德国
1947 第14届 捷克 英国
1948 第15届 捷克 英国
1949 第16届 匈牙利 美国
1950 第17届 捷克 罗马尼亚
1951 第18届 捷克 罗马尼亚
1952 第19届 匈牙利 日本
1953 第20届 英国 罗马尼亚
1954 第21届 日本 日本
1955 第22届 日本 罗马尼亚
1956 第23届 日本 罗马尼亚
1957 第24届 日本 日本
1959 第25届 日本 日本
1961 第26届 中国 日本
1963 第27届 中国 日本
1965 第28届 中国 中国
1967 第29届 日本 日本
1969 第30届 日本 苏联
1971 第31届 中国 日本
1973 第32届 瑞典 韩国
1975 第33届 中国 中国
1977 第34届 中国 中国
1979 第35届 匈牙利 中国
1981 第36届 中国 中国
1983 第37届 中国 中国
1985 第38届 中国 中国
1987 第39届 中国 中国
1989 第40届 瑞典 中国
1991 第41届 瑞典 朝鲜联队
1993 第42届 瑞典 中国
1995 第43届 中国 中国
1997 第44届 中国 中国
2000 第45届 瑞典 中国
2001 第46届 中国 中国
2004 第47届 中国 中国
2006 第48届 中国 中国
2008 第49届 中国 中国
2010 第50届 中国 新加坡
2012 第51届 中国 中国
2014 第52届 中国 中国
2016 第53届 中国 中国
2018 第54届 中国 中国

历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亚军得主

年份 届数 冠军 亚军
1926 第01届 雅各比(匈牙利) 梅什洛维茨(匈牙利)
1928 第02届 梅什洛维茨(匈牙利) 贝拉克(匈牙利)
1929 第03届 佩利(英国) 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1930 第04届 维克托·巴纳(匈牙利) 贝拉克(匈牙利)
1931 第05届 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巴纳(英国)
1932 第06届 维克托·巴纳(匈牙利) 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1933 第07届 维克托·巴纳(匈牙利) 科拉尔(捷克斯洛伐克)
1934 第08届 维克托·巴纳(匈牙利) 贝拉克(匈牙利)
1935 第09届 维克托·巴纳(匈牙利) 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1936 第10届 科拉尔(捷克斯洛伐克) 埃尔利奇(法国)
1937 第11届 伯格曼(英国) 埃尔利奇(法国)
1938 第12届 瓦纳(捷克斯洛伐克) 伯格曼(英国)
1939 第13届 伯格曼(英国) 埃尔利奇(法国)
1947 第14届 瓦纳(捷克斯洛伐克) 西多(匈牙利)
1948 第15届 伯格曼(英国) 瓦纳(捷克斯洛伐克)
1949 第16届 李奇(英国) 瓦纳(捷克斯洛伐克)
1950 第17届 伯格曼(英国) 索斯(匈牙利)
1951 第18届 李奇(英国) 安德里亚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1952 第19届 佐藤(日本) 高基安(瑞典)
1953 第20届 西多(匈牙利) 安德里亚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1954 第21届 荻村伊智朗(日本) 弗里斯搏格(瑞典)
1955 第22届 田中利明(日本) 多利纳(南斯拉夫)
1956 第23届 荻村伊智朗(日本) 田中利明(日本)
1957 第24届 田中利明(日本) 荻村伊智朗(日本)
1959 第25届 容国团 西多(匈牙利)
1961 第26届 庄则栋 李富荣
1963 第27届 庄则栋 李富荣
1965 第28届 庄则栋 李富荣
1967 第29届 长谷川信彦(日本) 河野满(日本)
1969 第30届 伊藤(日本) 舒勒(西德)
1971 第31届 本格森(瑞典) 伊藤(日本)
1973 第32届 郗恩庭 约翰松(瑞典)
1975 第33届 约尼尔(匈牙利) 斯蒂潘尼契(南斯拉夫)
1977 第34届 河野满(日本) 郭跃华
1979 第35届 小野诚治(日本) 郭跃华
1981 第36届 郭跃华 蔡振华
1983 第37届 郭跃华 蔡振华
1985 第38届 江嘉良 陈龙灿
1987 第39届 江嘉良 瓦尔德内尔(瑞典)
1989 第40届 瓦尔德内尔(瑞典) 佩尔森(瑞典)
1991 第41届 佩尔森(瑞典) 瓦尔德内尔(瑞典)
1993 第42届 盖亭(法国) 塞弗(比利时)
1995 第43届 孔令辉 刘国梁
1997 第44届 瓦尔德内尔(瑞典) 萨姆索诺夫(白俄罗斯)
1999 第45届 刘国梁 马琳
2001 第46届 王励勤 孔令辉
2003 第47届 施拉格(奥地利) 朱世赫(韩国)
2005 第48届 王励勤 马琳
2007 第49届 王励勤 马琳
2009 第50届 王皓 王励勤
2011 第51届 张继科 王皓
2013 第52届 张继科 王皓
2015 第53届 马龙 方博
2017 第54届 马龙 樊振东
2019 第55届 马龙 法尔克(瑞典)

历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冠亚军得主

年份 届数 冠军 亚军
1926 第01届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埃文斯-古宾(威尔士)
1928 第02届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梅策尔(德国)
1929 第03届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威尔戴姆(奥地利)
1930 第04届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希博斯(匈牙利)
1931 第05届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穆勒-卢斯特(德国)
1932 第06届 希博斯(匈牙利)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1933 第07届 希博斯(匈牙利) 梅德尼扬斯基(匈牙利)
1934 第08届 凯特纳洛娃(捷克斯洛伐克) 霍恩-霍伯姆-科莱博斯巴齐(德国)
1935 第09届 凯特纳洛娃(捷克斯洛伐克) 嘎尔(匈牙利)
1936 第10届 阿隆斯-休斯(美国) 霍恩-霍伯姆-科莱博斯巴齐(德国)
1937 第11届 未公布 未公布
1938 第12届 普利兹(奥地利) 博克纳(捷克斯洛伐克)
1939 第13届 博克纳(捷克斯洛伐克) 普利兹(奥地利)
1947 第14届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布雷克博恩(英国)
1948 第15届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托马斯-达策(捷克斯洛伐克)
1949 第16届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拉斯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1950 第17届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罗马尼亚)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1951 第18届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罗马尼亚)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1952 第19届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罗马尼亚)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1953 第20届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罗马尼亚)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匈牙利)
1954 第21届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罗马尼亚) 田中好子(日本)
1955 第22届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罗马尼亚) 赫伯乐·沃尔特(奥地利)
1956 第23届 冈田大川富江(日本) 渡边(日本)
1957 第24届 江口富士枝(日本) 海登(英国)
1959 第25届 松崎君代(日本) 江口富士枝(日本)
1961 第26届 丘钟惠 弗尔迪·高基安(匈牙利)
1963 第27届 松崎君代(日本) 阿莱克桑德鲁(罗马尼亚)
1965 第28届 深津尚子(日本) 林慧卿
1967 第29届 森泽幸子(日本) 深津尚子(日本)
1969 第30届 小禾田敏子(日本) 盖斯勒(东德)
1971 第31届 林慧卿 郑敏之
1973 第32届 胡玉兰 格罗芙娃(捷克斯洛伐克)
1975 第33届 朴英顺(朝鲜) 张立
1977 第34届 朴英顺(朝鲜) 张立
1979 第35届 葛新爱 李松石(朝鲜)
1981 第36届 童玲 曹燕华
1983 第37届 曹燕华 梁英子(韩国)
1985 第38届 曹燕华 耿丽娟
1987 第39届 何智丽 梁英子(韩国)
1989 第40届 乔红 李粉姬(朝鲜)
1991 第41届 邓亚萍 李粉姬(朝鲜)
1993 第42届 玄静和(韩国) 陈静(中国台北)
1995 第43届 邓亚萍 乔红
1997 第44届 邓亚萍 王楠
1999 第45届 王楠 张怡宁
2001 第46届 王楠 林菱
2003 第47届 王楠 张怡宁
2005 第48届 张怡宁 郭焱
2007 第49届 郭跃 李晓霞
2009 第50届 张怡宁 郭跃
2011 第51届 丁宁 李晓霞
2013 第52届 李晓霞 刘诗雯
2015 第53届 丁宁 刘诗雯
2017 第54届 丁宁 朱雨玲
2019 第55届 刘诗雯 陈梦

历届世乒赛双打冠军得主

年份 届数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
1926 第01届 (匈牙利) / (匈牙利)
1928 第02届 (奥地利) (匈牙利)
(奥地利)
(匈牙利)
1929 第03届 (匈牙利) (德国) (匈牙利)
1930 第04届 (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
1931 第05届 (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
1932 第06届 (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
1933 第07届 (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
1934 第08届 (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
1935 第09届 (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
1936 第10届 (美国) (捷克) (捷克)
1937 第11届 (美国) (捷克) (捷克)
1938 第12届 (美国) (捷克) (匈牙利)
(英国)
1939 第13届 (匈牙利)
(英国)
(德国) (捷克)
1947 第14届 (捷克) (匈牙利)
(奥地利)
(匈牙利)
1948 第15届 (捷克) (英国) (美国)
1949 第16届 (捷克) (苏格兰)
(匈牙利)
(匈牙利)
1950 第17届 (匈牙利) (英国)
(苏格兰)
(匈牙利)
1951 第18届 (捷克) (英国) (捷克)
(罗马尼亚)
1952 第19届 (日本) (日本) (罗马尼亚)
1953 第20届 (匈牙利) (匈牙利)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
1954 第21届 (南斯拉夫) (英国) (捷克)
(匈牙利)
1955 第22届 (捷克) (罗马尼亚) (匈牙利)
1956 第23届 (日本) (罗马尼亚) (美国)
1957 第24届 (捷克) (匈牙利)
(捷克)
(日本)
1959 第25届 (日本) (日本) (日本)
1961 第26届 (日本) (罗马尼亚) (日本)
1963 第27届 (中国) (日本) (日本)
1965 第28届 (中国) (中国) (日本)
1967 第29届 (瑞典) (日本) (日本)
1969 第30届 (瑞典) (苏联) (日本)
1971 第31届 (匈牙利) (中国) (中国)
1973 第32届 (瑞典) (罗马尼亚)
(日本)
(中国)
1975 第33届 (匈牙利) (罗马尼亚)
(日本)
(苏联)
1977 第34届 (中国) (中国)
(朝鲜)
(法国)
1979 第35届 (南斯拉夫) (中国) (中国)
1981 第36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1983 第37届 (南斯拉夫) (中国) (中国)
1985 第38届 (瑞典) (中国) (中国)
1987 第39届 (中国) (韩国) (中国)
1989 第40届 (德国) (中国) (韩国)
1991 第41届 (瑞典) (中国) (中国)
1993 第42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1995 第43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1997 第44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1999 第45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01 第46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03 第47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05 第48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07 第49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09 第50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11 第51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2013 第52届 (中华台北) (中国) (朝鲜)
2015 第53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韩国)
2017 第54届 (中国) (中国) (日本)
2019 第55届 (中国) (中国) (中国)

1 thought on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知识介绍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Leave a 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